SERVICE SCOPE
- 培訓一部:0372-6289578
- :18567795565
- 培訓二部:0372-6289579
- :18567795526
- 郵箱:zhjypx@126.com
- 網址:http://www.95983.net/
- 地址:林州市魯班大道與龍安路交匯處西北角
- 投訴受理電話:0372-6166603
- (林州市紅旗渠精神培訓管理辦公室)
山東省某單位”理想信念與黨性修養“專題培訓班
來源:中紅紅色教育培訓有限公司發布時間:2020-01-08
11月29日的下午,山東省某單位一行17人來到紅旗渠參加“理想信念與黨性修養”專題培訓班,主要以現場學習和影像學習為主,
下午學員們來到現場教學點“紅旗渠紀念館”,有學員說:“一直聽過紅旗渠,知道紅旗渠是一項水利工程,這次有機會實地來到紅旗渠,心情感覺特別激動”。
首先,學員們來到紅旗渠的分水樞紐工程——分水閘,紅旗渠的總干渠在這里一分為三,分成了三條干渠,分別走向林州東北部,東部,南部三個不同的方向,澆灌林州54萬畝田地。
接下來我們要沿著紅旗渠一干渠來到紅旗渠紀念館展廳,走在一干渠的渠線上,腳踏著當年修渠民工們用汗水磊砌的渠岸,感受當年修渠的艱辛。
站在紅旗渠紀念館展廳外,看著展廳猶如一條紅色的飄帶飄在紅旗渠之上,展廳一共分為6部分,以照片、雕塑、短片、實物、等多種手法再現了當年修渠場景,讓我們走進那段不同尋常的歲月。
來到干涸歷史,看到這些照片才了解林縣人民為什么要在那么艱難的條件下,寧愿苦干、寧愿流血也要修建紅旗渠,在今天我們無法想像到一擔水能和一條人命劃上等號。
在林縣人民對水的渴望下,時任林縣縣委書記的楊貴毅然決定從山西引水,從根本上徹底改變林縣用水問題。重新安排林縣河山,敢叫日月換新天。
1960年2月11日,楊貴書記和縣委一班人帶領林縣十萬人民走在修渠路上,”民有所呼我必有應,民有所想我必有所思,民有所難我必有解,民有所需我必有為“,這便是一位共產黨員的擔當。
站在屏幕前,看到修建紅旗渠的場景,感受那一炮崩開半架山的震撼,林縣人民這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鑄就了這條人工天河紅旗渠。
想當年正值國家三年困難時期,紅旗渠總投資6865.6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是1025.9萬元,只占總投資的14.94%。剩下的都是林縣人民自力更生所籌集,當時炸藥、石灰、蘿筐都是自制而成。
看到在紅旗渠通水的那一刻,林縣人民臉上所綻放的笑容,我們仿佛也被帶入到了那個場景,感受到了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悅。
走進紅旗渠紀念館的紅色講堂,看到了《紅旗渠》紀錄片,隨著影片講解把我們帶到了那段艱苦歲月。
第二天上午,來到第二個現場教學點紅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 學員們走過紅飄帶廊橋,爬上298個臺階,登上了紅旗渠總干渠的渠岸,看到面前的這條渠,它能稱之為河,一條”天河“。
走過3公里的渠線,終于到達目的地青年洞,這個在不可思議的時代背景下,不可思議的地理環境下,不可思議的勞動工具下造就的不可思議的工程,讓青年洞見證一名共產黨員的誓言。
來到谷文昌故居,便感覺到好樸實的一個小院子,谷文昌同志是縣委書記的好榜樣,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楷模,所鑄就的”執政為民、艱苦奮斗、求真務實、致力發展“的谷文昌精神也為共產黨員這個稱號做出了最好的詮釋。他用自己的言行為我們回答了”入黨為了什么?當了干部做點什么?身后留點什么?“的問題。
學員們在沒有了解扁擔精神的時候一直在問,扁擔精神是什么呢?它的什么精神最值得我們學習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進了扁擔精神紀念館,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組以石板巖供銷社的創業者為原型而塑的雕像,生動的再現了當年送貨下鄉的場景。
無論當年為我們修建紅旗渠而犧牲的那些英雄還是為了東山人民的幸福生活而獻出生命的谷文昌,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他們用鮮血乃至生命留給我們的這些精神財富是同根同源,相互輝映的,都是勤勞、智慧、為民、奮斗的結晶,更是共產黨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希望學員們能從中找到精神的根、生命的魂,找到自己內心的那份信仰,在總書記提出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也都能實現我們每個人心中那個最美的夢。
- 河南某單位“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暨紅旗渠精神教育培訓班 2020-01-08 15:10:33
- 研學旅行之紅旗渠培訓課程介紹 2020-01-08 15:07:40
- 黑龍江某單位黨員干部“傳承紅旗渠力量 凝聚東安精神”紅色教育培訓班 2020-01-08 15:03:08
- 西安市某單位“學習紅旗渠精神”黨務干部專題培訓班 2020-01-08 15:02:13